(十九)提高行政执法科学化水平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,严格执行行政检查事项清单,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,逐步推行以远程监管、预警防控为主要特征的非现场监管。完善“双随机”监管工作机制,进一步拓宽联合检查事项覆盖领域,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。〔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司法局牵头,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,持续推进〕
(二十)建立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加快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,推动国际商事、投资等领域仲裁业务有序开展。不断完善调解、仲裁、行政裁决、诉讼等有机衔接、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,探索建立“一站式”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,为外国投资者、外资企业提供高效、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。〔市中院、市司法局、合肥仲裁委、市自贸委、市委政法委按职责分工负责,持续推进〕
四、推进服务保障均等化
(二十一)推进外国人永居证升级改造和便利化应用。全面推行外国人永居证作为身份凭证使用,永久居留外国人可以凭该证证明身份从事相关活动,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。加快推进重点民生服务领域永居证的适配性改造,提高外国人永居证在公共交通、金融服务、医疗保障、互联网支付等行业领域、场景应用便利度。〔市数据资源局、市公安局牵头,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医保局、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及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,2024年12月底前完成〕
(二十二)上线皖事通国际专区。外籍人员登录皖事通,自动跳转至国际专区,相关导航指引实行全英文服务。将国际专区查询类服务的安全等级下调至三级,方便外籍人员查询本人社保、公积金等缴交情况。〔市数据资源局牵头,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,2024年12月底前完成〕
(二十三)提供高水平涉外医疗服务。加强外资企业及员工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,在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涉外医疗服务功能。推进安医大二附院、新桥国际医院国际医疗部建设,引进国际化医疗人才并配套保障政策,优化国际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政策,拓展国际商保直付业务,探索为境外员工和外资企业高管提供便利化医疗服务新模式。外籍就业人员、外资企业员工可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,同等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待遇。推动外籍人员唯一身份信息共享,在“健康合肥”平台开通外籍人员网上挂号功能,依托“健康合肥”“合肥医保”公众号,发布外籍人员就医、参保指南。〔市卫生健康委牵头,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,持续推进〕